close

這幾天食品業炸油疑似污染是件事沸沸揚揚,我是分析化學出身的,很清楚從採樣、樣品處理、分析方法選擇、儀器分析、數據判讀、到數據品質管理等等步驟中,只要任何一個地方稍有差池,就有可能造成很大誤差。到今天晚間新聞為止,很遺憾沒有看到任何在技術方面的檢討,只有互槓,加上規避真正重要的事實開始扯法條和行政規則(怎麼有點開始鬥氣的感覺)。

不管人跟人之間的遊戲規則是怎樣,事實是只有一個的!!  事情發展成這樣,就等第三或更多的檢驗結果出來。不過有些事不管是分析檢驗人員還是看檢驗結果的人都要注意的(很多人說台灣的科學教育失敗是很有道理的)。

就用一年多前發生在敝單位的事當例子,當時依照勞衛法規,所有研究生都要抽血檢查,是由本區某大型醫院負責,結果是超過10%的受驗者血中鎘含量高過標準,如果這是真的,絕對是台灣、甚至世界級的學術單位公安大問題,可是看一下名單,發現被檢出的人平均分佈於各實驗室,且所屬實驗室均沒有使用鎘。這是很不合理的現象,有使用鎘的實驗室是危險性最高的,污染到該實驗室外也該是污染到特定區域而不是隨機平均分佈。因此立刻又做了第二次抽血,送到別的大型醫院(印象中送了兩家不同的),檢驗結果一切正常。這件事很幸運,幸運的不是沒人被污染,因為稍微有點sense的話就會發現第一次的檢驗報告太不合常理,一定有那邊有問題;幸運的是這件事沒被記者盯上,不然肯定在事情還沒確認前就會被以聳動的方式亂報一通,就算過幾天複驗的結果出來,還是跳河也洗不清,媒體偏好搶快、誇大以吸引顧客,真實性和深度他們是不怎麼在乎的。

在檢測上應有的態度與作法,首先,使用同類型,已經用多種方法驗證過的標準樣品先做測試或平行比對實驗絕對是必需的,可以讓人知道到底一套檢驗方法與人為操作是否值得信賴。為確保檢驗結果可信度可維持,標準品檢測也必需時常為之。

偏離常理太多而無法解釋的檢驗結果,通常是有問題的(不一定有問題,只是有問題的機率很高),這時候就需要複驗,而且最好用不同方法複驗,以避同一種方法造成固定的誤差(正式名詞是系統誤差),複驗當然是從頭開始做,不然如果是樣品處理階就救被污染,後端即使換十台儀器偵測,十台都測出被污染的數值。。。

一個好的檢測實驗室,必須有完善的SOP以及數據QC的機制,一般他們不知道也不會幫送驗者判斷測出的數據是否合理,不過像敝單位碰到的事件,如果我是該實驗室主管,這麼大條的事為了慎重起見,也表示對自己的檢驗負責,我會要求重做確認。

是在送檢者這端,碰到奇怪的數據:預測有問題卻天下太平、或應該沒問題卻超出標準很多(自己沒能力判斷就該找專業的),不該第一時間就完全採信而是持謹慎懷疑態度儘快做驗證的動作,多花的那點時間和人力物力成本,比起事實(特別是關係人命健康的)來實在不算什麼。

ps. 寫完五分鐘後才想到今年發生的大烏龍,中部某大型醫院因為檢驗用的染色劑被污染,把一批正常人搞錯成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據在醫界服務的長輩說,這麼一批不是特定來源的檢體,卻檢出超高比例的陽性結果,有經驗的人一看就會覺得有問題,該全部重驗。

就說是態度問題嘛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